2025年9月1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举行专题说课活动,参加的教师有:崔颖安、李薇、刘光明、孟海宁、李鹏。5位教师围绕《大数据及挖掘技术》《软件工程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等中外合作课程展开深度交流。会议通过教学方法研讨与说课展示相结合的形式,探索双师模式与项目式教学的本土化实践路径。

《大数据及挖掘技术》教学团队介绍了三阶教学法:
(1)课前铺垫衔接。提前与外教沟通教学内容,梳理每节课的大数据核心知识点(如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工具等)、重难点术语并预习铺垫。
(2)课中辅助联动。外教授课时,实时跟进教学节奏,针对外教讲解的抽象算法(如逻辑回归、卡方检验),通过中文补充案例(如基于学生熟悉的校园数据的分析实例);及时解答学生因语言或专业理解产生的疑问,协助外教进行课堂互动、实操演示指导,确保学生跟上教学进度。
(3)课后巩固提升。收集课堂反馈与学生薄弱点,联合外教设计课后作业(如编程实现简单的数据挖掘项目);组织小组研讨,针对学生在代码调试、模型优化中的问题进行专项辅导,定期与外教同步学生学习情况,共同调整教学策略。
《软件工程导论》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团队介绍了项目式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软件工程导论》外方教师引进澳洲工科教育的先进理念,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和workshop。课程内容按照软件工程项目流程,采用Scrum项目方法进行讲授与实践。采用云原生DevOps工具链为支撑,完成需求建模、架构设计、代码编写等完成实践任务。在线下workshop中,各项目小组对自身项目进行展示和交流,通过头脑风暴全面促进全体同学的学习交流和反思,为持续改进提供进一步的改进方案。
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项目式教学将围绕真实工程问题展开,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等典型项目为载体,通过需求分析-模块开发-系统集成三阶段递进式实践,将指针、结构体等核心语法知识融入具体开发场景。教学平台依托希冀平台,评价体系侧重工程能力培养,过程性考核代码提交规范性和文档完整性,成果性评估系统健壮性与算法优化水平。通过全流程项目实践,有效强化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