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国际工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促进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建设,构建“三全育人”思政格局,结合学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一门课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任务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教学理念,深入挖掘拓展学院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形成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辐射的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学院“三全育人”格局,提升学生的课程体验和学习成效。
(一)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热点、国家重大方针策略、国际国内形势、科技发展成就、校史校情等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增强课堂吸引力,提高课堂教与学的质量。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方式,逐步实行中班上课、专题报告与小班研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与艺术,实施专题化与“微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案例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增强师生教学互动。加强对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努力形成一批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微课。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实践学习、体验式学习、案例式学习。
(二)挖掘专业课思政元素
根据不同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扩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及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等。
专业实验实践课程,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要通过分享独特的学习经验、人生体悟、事业感受,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从其发展历程中挖掘代表人物不畏艰苦、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追求卓越、不懈奋斗的光荣历程。
(三)拓展课程思政渠道
根据课程特点和专业培养要求,加大实践育人力度,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发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认识、提升感悟、锻炼成长。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实效评价。要深化实践教学队伍选聘制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师资水平和执教能力。
(四)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
从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的审定工作中,重点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的体现度。将“德育功能”纳入对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示范课程等教学建设项目的遴选立项与验收评价指标中。在原有课程评价体系基础上,根据“课程思政”特点构建一套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课程质量评价标准。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育人能力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引导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充分运用学科组研讨、老教师的传帮带、先锋模范人物的带头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全过程。
三、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学院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强化顶层设计,重点研究制定挖掘用好各门课程思政元素的政策措施。
(二)加强协同联动
建立思政课程教师、专业课教师、专业负责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机制,定期开展调研和专项研讨,挖掘和利用好课程思政元素。
(三)强化工作考核
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改革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列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指标。
(四)提供经费支持
划拨专项经费保障工作开展,通过项目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